电池,被称为新能源车的核心;底盘,被誉为汽车的灵魂。拥有了电池和底盘的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,才能在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。
在这条激烈的赛道上,
比亚迪再次抢得先机,在底盘和电池的研发上实现突破:近日,
比亚迪发布了全新CTB技术,这一技术未来将在新能源车领域广泛使用,而且
比亚迪即将上市的新车“海豹”就采用CTB技术,这也是
比亚迪家族首款采用CTB技术的新能源汽车。用
比亚迪的话说:“CTB技术的加持,真正实现让消费者闭眼买,尽情开”。
1+1 >2:CTB技术,让底盘与刀片电池融为一体
CTB技术,全称为Cell to Body,简单理解就是电池、车身一体化技术。打个比方,十多年前你用的手机,电池可以拆掉,但缺点显而易见,电池占用手机舱太多空间,手机无法容纳高效芯片,功能有限。如今电池与手机融为一体,电池占用空间很小,手机得以实现更多功能。
回到新能源车上,过去新能源车用的电池包,是由电芯组成模组,再由模组形成电池包,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很低,续航里程很短。虽然近年又出现了CTP(Cell to Pack)技术,CTP技术由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,有利于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和体积比能量密度,但依然无法满足长续航要求,而且结构依然复杂。
CTB技术的优势在于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,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,还提升了车体强度,是对传统新能源车身设计的一次变革。
众所周知,“刀片电池”的优势在于体积比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小,但蓄能能力更强,节约了汽车底盘有限的空间。而CTB技术的优势在于集成优化了汽车底盘结构,简化了相关结构,让底盘可以容纳更多刀片电池组,让新能源汽车得以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,并且刀片电池组还得车体保护,提升了整车安全系数,让消费者驾乘更安心。
刀片电池与车身结构合二为一,实现了1+1 >2的效果。
CTB技术让“海豹”轻了但更强壮
不难发现,CTB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,而即将上市的“海豹”就采用了这一技术。通过减少电池结构,减少冗余结构设计,“海豹”整车垂直空间增加,动力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%,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了10%,实现前后50:50的黄金轴荷配比,为车辆平稳操控,达到更高性能上限提供强大基础支撑。
而且得益于更好的空间使用效率,“海豹”在车内驾乘空间净高相同的前提下,车身高度降低了10mm,实现纯电平台下完美的“低趴”车身运动姿态,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和视觉效果。对于车内乘客而言,头部、腿部延展空间更大,坐姿下探,即便身高超过1.8米的成人坐在后排也不会感觉拘束,没有了头顶的压迫感。
在续航上,比亚迪CTB技术相比传统方案具备更好气密性,可以提升电池保温性能、电池可布置空间等,“海豹”整车续航里程10%。
即将上市的“海豹”之所以能做到CLTC续航550公里、650公里和700公里,就是得益于CTB技术的应用和刀片电池的加持。
当然,一辆好车也离不开良好的操控性,得益于CTB技术,“海豹”底盘可以容得下前双叉臂、后五连杆独立悬架,这样的悬架结构保证了车轮精确的定位和抓地性能,减少转弯过程中的侧倾,为驾驶者带来更丰富的驾驶乐趣,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、舒适性和扭转刚性。
而扭转刚度的提升,还带来了车辆操控性能的提升,车体响应更快,车辆转弯时侧向支撑力更足,高速过弯侧倾更小,车身姿态更稳定,操控上限更高。
此外,在麋鹿测试中,“海豹”通过车速83.5km/h,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km/h,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达1.05g,在同级中出类拔萃。
当然,“海豹”首次搭载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也功不可没,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可提前50毫秒以上预测车轮转速变化趋势,可综合车辆自身状态和驾驶者的横、纵向控制需求,提前进行动力分配与调节,做到不触发或减少触发ESP,最终减少打滑量或抑制打滑发生,充分发挥车辆的动力潜能,扩宽了操控极限,让“海豹”达到跑车级操控水平。
笔者观察:行家伸伸手、便知有没有
比亚迪一直走在国际新能源车原创技术的前沿,与那些靠买买买成长的造车新势力彻底划清了界限。
划时代的“刀片电池”,彻底改变了新能源车电池行业的格局,而此次发布的CTB技术,又开创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发展新的一页,比亚迪再次制定了行业新标准,比亚迪也因此在新能源车的赛道上多了砝码。
邢车博士工作室